:::

輔微成龍為志業的醫者-從形成到建立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郭煌宗醫師出生於宜蘭一個平凡家庭。童年時期深刻感受到父母為家庭操勞,尤其母親為掙錢長期日夜操勞的辛苦身影,伴隨著嚴厲管教和對長子高度期待交織的親情,生活充斥著壓力與衝突的氛圍。當幼稚園裡的小朋友無憂無慮的嬉鬧奔跑時,獨坐在長廊下的四歲小男孩,卻已然對生命有著沉重而特別的感觸。

 

醫學院就讀期間,偶見一位肢體障礙的小女孩獨自在寒冬中磕頭乞討,他難以理解的是什麼樣的家庭,讓這麼小而無助的生命在角落向路人伸手...;曾經,他與同學不忍看著一位母親帶著嚴重水腦的孩子無助的四處求醫,縱使早已深知手術無法治癒,兩個天真的醫學生仍然四處奔波募款,安排住宿、就醫…。或許,至少是能夠給予那巨大的頭上空洞無言的雙眼唯一的回應吧!

 

種種生命之間的不公平深深的震攝了他! 同樣命運多舛的生命,有了父母親的陪伴,顯然多了生存的希望與存在的價值。這位年輕卻又易感的醫學生體悟到醫學殿堂中沒有生命的答案,也因此,郭煌宗醫師很早便默默地在心中立下了未來的方向,走向一條服務有特殊需要的生命的道路。

 

民國74年郭煌宗醫師自台北醫學院畢業,因受門諾會傳教士與天主教神父的感動而放棄了台北的工作機會來到了花蓮門諾醫院接受兒科醫師訓練。在那個尚無健保制度,偏鄉醫療資源仍相當匱乏的年代,他在病房、在家訪中看到了更多無助亦無言的生命。印象深刻的是,有個因乏人照料而臀部有大褥瘡的重度腦性麻痺幼兒,身邊蒼蠅環繞,甚至就停在傷口上…。一息尚存的殘破生命,用無辜又無助的眼神望著他。

 

 


「我在1989年,選擇了前往陌生的國度;我在1995年,與一群同樣天真的夥伴共同承接了台灣早療的關鍵起點;我在1996年孵化了CAEIP……。如今的我,已然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每天仍有許多的決定要作,每天仍在鍛練自己以勇氣超越疑惑…!希望早療伙伴們也能藉由這些生命的軌跡,找到自己的價值!」
~ 摘自郭煌宗醫師為第二十一屆早期療育論文大會所作的序「八十再見 ~ 寫於早療論壇20歲成年禮之前」

 

決心投入關懷兒童身心障礙議題的郭煌宗醫師,民國78年成為首位獲得慈濟醫院獎學金出國進修的醫師,負笈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同時也完成發展復健學及發展神經學完整的專業訓練,於民國81年學成返國,展開了他一段當時未知的漫長的早療旅程。